“校园贷”实际就是“高利贷”。部分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理,通过贷款平台,误入诈骗分子“校园贷”的诈骗圈套中。“注销校园贷”则指诈骗分子冒充贷款公司的客服,声称“有贷款记录,如不注销会影响个人征信”,以帮助受害人注销校园贷为由,引诱受害人填写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等,从而实施诈骗。
诈骗预防: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,不贪图虚荣,不互相攀比,合理消费,戒除贪婪心,拒绝“校园贷”,提高警惕,保护个人信息。
诈骗分子多冒充教育部门、民政部门或某慈善机构工作人员,打电话或发短信给学生本人,称有一笔捐助款或者助学款因为什么原因无法到账,需要核对身份、银行卡号等详细信息,结果在不知不觉引导操作下自己卡内的钱被转走。
诈骗预防:勿信“天上掉馅饼”,不贪图小便宜,时刻注意个人信息保密,不要随意将个人信息外漏或告知陌生人。重点是个人身份证件、银行卡号、密码、电话号码等。